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教育   775篇
科学研究   465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2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Encouraging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is a goal of many disciplines in higher education. A variety of pedago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promote critical reflection including portfolios, narratives and reflective journal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with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ly adopted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and many educators have integrated these technologies into reflective assignments. These educators assume that students, who are members of the Net Generation, are technologically savvy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into learning. However, while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examining the outputs of reflective assignments using Web 2.0 technologies such as blogs, e-portfolios and wikis,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examining whether or not students actually use technology for these types of assignment if given the choi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if technology was appropriated or rejected by students for a reflective journaling assignment. Results are based on a content analysis of 42 student journaling assignm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eight students.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students are not as technologically competent as assumed; (2) students chose to use basic/fundamental technologies (e.g. word processing) because they viewed it as the easiest way to complete the reflective journaling assignment; (3) student perceptions of what makes an assignment ‘good’ influenced their choice to use Web 2.0 technologies; and (4) overarch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mpacted their appropriation of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bo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made.  相似文献   
32.
随着手机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移动出版概念应运而生,“域出版”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界关注的新型传播模式,期刊界对于重构学术传播新秩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地方性期刊对“域出版”的运用不失为改革的有效措施。“域出版”为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域出版”的应用还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学术期刊界应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学术共同体”,积极利用“域出版”的创作功能,发挥特色栏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33.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性格品质中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心理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动力中的动机和兴趣等。提出了优化编辑心理素质的途径: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高水平的心理能力,激发强烈的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新世纪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校学报的发展思路。即要树立全新的办刊理念,与时俱进,深化高校学报管理体制改革;以人为本,建立充满竞争活力与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35.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日本和韩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政府角色问题。文章认为日本和韩国政府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立法来保障研究型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来主导、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和学科发展,通过高度重视和财政的倾斜来确保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发展,通过赋予研究型大学的特殊使命来主宰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这种作用从整体来看是正面的,但也存在负面影响,这正是政府要努力规避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政府扮演主要角色在东亚国家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与东亚国家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从日本和韩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来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和重视,绝不是一个短期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进程。  相似文献   
36.
37.
38.
霍振响  屈李纯  范军 《编辑学报》2019,31(6):685-688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加速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必要条件,在凸显编辑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内在和外在因素2个维度对如何发现选题进行探讨,帮助青年编辑尽快打开论文写作通道。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困惑破解、经验积累、自我学习、情怀表达等,这是开展研究的“源头活水”,青年编辑据此可以较容易地觅到选题;外在因素则包括新闻热点关注、与同行交流、向前辈学习等,借助这些“他山之石”,青年编辑可拓宽选题思路,对感兴趣的编辑学研究专题进行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39.
王娟 《编辑学报》2019,31(4):442-444, 448
学术期刊是衡量一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在中国国家实力和体育实力显著增强的今天,提升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时代所需,也是自身的责任所在。通过总结《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成功经验,分析中文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多途径增加国际化信息、积极挖掘主管/主办单位的优质资源、抓住热点设立专栏或专题。同时指出,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中文体育学术期刊也应正确看待国际化,无须一味追求国际化,而是要找准定位,发挥学术期刊为国家服务的基本宗旨不动摇,深度挖掘我国体育科研国际化的优势,朝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期刊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40.
易耀森 《编辑学报》2019,31(4):404-406
选择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7种康复医学类期刊上发表的1434篇论文为数据来源,通过高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